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的首次美国之行在中日美三国舆论中获得截然不同评价。日本媒体认为访问获得成功,因为“日美同盟复活了”,达到了牵制中国之目的。美国媒体的报道很少,而且只关注跟美国利益有关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中国一些媒体认为,安倍访美是碰了一鼻子灰,奥巴马连钓鱼岛三个字都没有提。
我们认为,用成功或者失败评价安倍的美国之行都过于简单。他的访问其实印证了一些现实,比如日本和中国都很清楚美国对中日关系的平衡能力,美国的任何表态都很有分量。此外由于日中力量的快速此消彼长,中国的合作比日本的忠诚对美国更重要。
安倍来访显然是奥巴马连任总统后重新思考东北亚问题和美日中三角关系的一个契机。美国接待安倍的方式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奥巴马政府无意大幅调整东亚政策,遏制中国远非美国当前在该地区的首要战略考量。美对中日冲突一旦失控的后果看不透,它对利用日本全面挑战中国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
不仅日本,菲律宾等其他个别国家,以及中国内外的一些力量都经常错估美国的对华战略,以为美国越来越以遏制中国为先,只要他们的行为符合这个方向,美国对其支持就会是无条件的。
包括中国主流社会,以及美国的一些精英,也经常对中美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美国全面或下大力气遏制中国一直是有关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判断之一,长期挥之不去。
中国能在对日摩擦中逐渐摆脱被动,关键是中国在对美关系中的主动性逐渐增加。大规模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使得中美贴得太近了,日本政府一边对华强硬,一边又很不情愿中日关系无限下滑,想想他们的对华心态有多矛盾,他们就该知道,美国人动遏制中国念头时,那种患得患失其实是一样的。
在钓鱼岛问题上竞赛强硬是日本政治的一个怪胎,它决非日本外交的现实主义选择,而是日本国内政治绑架外交的结果。日本巨大的对华现实利益已经压得它很难受,把美国的东亚战略也拉过来给它垫背,这太奢侈了。日本舆论评价安倍访问“成功”,自有自说自话、自我鼓励的意思。
中国关注安倍的美国之行,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塑造美国东亚政策还没有把握。很多人担心日本在钓鱼岛逞强是美日的“共同阴谋”。
如果中国无意升级中日冲突,并把在钓鱼岛的对日反制大体定在“对等”的规模上,我们就可以忽略日本方面的很多细节表现,甚至无视它们。日本在清楚了中国“对等反制”的原则之后,他们将无力、也不敢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往远走。
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中美关系会同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有摩擦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牵扯,中美关系的性质因而也会影响这一地区摩擦的性质。
安倍等日本领导人经常针对中日关系发表公开意见,它们前后矛盾,制造了更多日本对华关系的情绪化泡沫,但到头来那些话大多都是废话。日本在东亚越变越“小”,随着力量相对小了,气量也在萎缩,中国不能陪着它沉沦,中国需要赶路,放眼世界。▲